發表文章

博恩重返生物科學,在《基因啟示》中解碼生命的奧秘!

圖片
                    2019 年 Covid-19 疫情大流行,人類與病毒的攻防已持續三年,目前還無法劃下句點;所幸,累積一百多年的基因研究派上了用場,才能讓人類在這場爭戰中慢慢挽回頹勢。究竟,人類是如何運用科學訊息,壓制難纏的病毒?對抗病毒,為何要先了解遺傳密碼?透過了解這串密碼,人類領悟到什麼?   為了把「解碼」基因、「編輯」基因、到「共好」世界的概念傳播給社會大眾,長庚大學獲得國科會的補助,與三度獲金鐘獎肯定的東臺傳播共同合作科學影片《基因啟示》,一共三集, 10 月 16 日起一連三週在民視新聞台首播。 20  世紀中葉, DNA 雙股螺旋結構被發現,人類對「生命」有了完全不同的體悟。定序技術的發明,讓人類開始閱讀基因 ; ZFN 、 TALEN 等技術的發展,讓人類開始編輯基因。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由 CRISPR/Cas9 的發明者珍妮佛.杜德納、以及埃馬紐埃爾.彭蒂耶兩位女性學者同獲得, CRISPR/Cas9 這項技術,大幅提升基因編輯的效率、精準度,通用於微生物、植物、動物。而《基因啟示》的靈感,正式來自於有著「上帝的手術刀」之稱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啟示》是一個拍攝技術門檻相當高的科學影片,單單要理解 「 基因 」 這個領域,前製作業就耗費掉十八個月的時間,並分三組導演團隊陸續執行。影片這次邀請到單口喜劇演員曾博恩主持。據製作單位透露,博恩第一次開前製會議時,就驚嘆「很少看到這麼深奧的腳本!」。這如果是出自他人之口,可能還會讓製作人緊張一下,但對於這位畢業於巴黎第六大學整合生物研究所、倫敦大學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的學霸,製作單位根本沒在怕,導演和編劇更是一點也不手軟,深諳博恩底子有多厚,在知識含金量爆高的每一集當中,讓博恩一會兒搭著時光機跟百年前研究基因遺傳學的科學家孟德爾打交道,一會兒鑽進實驗室中拿著基因剪刀處理免疫系統中的噬菌體、一會兒與幻化成超人的生物學家長庚大學羅時成教授,隔空一起探索古生物和地球上的物種現象。果不其然,以機智見稱的博恩見招拆招,經過後製合成剪接後,三集影片整體看起來串連得是游刃有餘,讓《基因啟示》有了清新脫俗的面貌,是一系列內含豐富帶有喜感的科學影片。 促成《基因啟示》生成的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是臺灣知名的以醫學為背景的大學及醫療單位。長庚大學副校長 / 林口長

2022年10月14日試片會+首映記者會 圓滿成功!!

圖片
 

博恩宣傳10月16日起每週日下午3:00-4:00@民視新聞台

圖片
  深諳博恩底子有多厚,製作單位在知識含金量爆高的每一集當中,讓博恩一會兒搭著時光機跟百年前研究基因遺傳學的科學家孟德爾打交道,一會兒鑽進實驗室中拿著基因剪刀處理免疫系統中的噬菌體、一會兒與幻化成超人的生物學家隔空一起探索古生物和地球上的物種現象。博恩見招拆招,經過後製合成剪接後,三集影片整體看起來串連得游刃有餘,讓《基因啟示》有了清新脫俗的面貌,是一系列內含豐富帶有喜感的科學影片。 ★10月16日起每週日下午3:00-4:00@民視新聞台首播 ★更多《基因啟示》相關訊息,請參閱「科學月刊」第634期: https://www.scimonth.com.tw/search-Tag/基因啟示

關於【基因啟示 - 解碼與編輯】

圖片
計畫名稱:國科會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單位:長庚大學 計畫主持人: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 / 教授 施信如 計畫總顧問: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審查委員:周成功教授、程樹德教授 、侯志欽老師 製作單位: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主創團隊:製作人 / 袁瑗                     總導演 / 張颿駿                     導演/姜福源、郭又慈                     企編 / 蕭瑋澤、劉美鈞、鐘雅馨                     美術動畫:盧朝勇 、鄭文傑 集數: 3 集 / 每集 48 分鐘 影片主持人:博恩 首映時間: 2022 年 10 月 16 日起 首播 @ 民視新聞台 10 月 16 日 ( 日 ) 下午 3:00-4:00  第一集 解碼 10 月 23 日 ( 日 ) 下午 3:00-4:00  第二集 編輯 10 月 30 日 ( 日 ) 下午 3:00-4:00  第三集 共好 重播 @ 民視台灣台 10 月 22 日 ( 六 ) 下午 3:00-4:00  第一集 解碼 10 月 29 日 ( 六 ) 下午 3:00-4:00  第二集 編輯 11 月 05 日 ( 六 ) 下午 3:00-4:00  第三集 共好   更多《基因啟示》相關訊息,請參閱「科學月刊」第 634 期: https://www.scimonth.com.tw/search-Tag/ 基因啟示

【基因啟示】試片+首映記者會

圖片
試片會時間: 2022 年 10 月 14 日 ( 五 ) 下午 1:00 記者會時間: 2022 年 10 月 14 日 ( 五 ) 下午 2:30 記者會 / 試片會地點:長庚大學 工學院 6 樓  ( 會議廳二 )

【基因啟示】三集探索重點

圖片
                                         第一集 『解碼』 內容探索   始於 19 世紀,科學家達爾文、孟德爾等人,開始投入基因的研究,直到今日,遺傳密碼的研究依舊持續著。一百多年來累積的研究資料,為人類社會帶來什麼改變?透過了解這串密碼,人類領悟到什麼?運用所知,人類又將開創什麼樣的未來?   探索 1 : 2019 年, Covid-19 病毒肆虐、大舉入侵,所幸,透過累積多年的基因研究,人類慢慢挽回頹勢,收復失土。科學家是如何運用百年來的研究資訊,壓制難纏的病毒?   探索 2 : 全世界科學家,以超快的速度研發出好幾種疫苗,疫苗的效果非常顯著。疫苗是什麼?打進我們身體的到底是什麼?   探索 3 : 2000 年,人體基因體定序計畫完成,定出了人類的基因密碼, 30 億個鹼基對。人類的基因數量,只有少少的兩萬多,比果蠅、蚯蚓多一倍,比老鼠多 300 個,狗、台灣帝雉、蝴蝶蘭的基因,都比人類多,找出了許多遺傳疾病的基因。   探索 4 : 對病毒的抵抗能力,除了受到基因差異的影響,基因有沒有正常發揮功能,也是一大因素。   探索 5 : DNA 上,有百分之 98 的非編碼區。一開始發現的時候,搞不清楚他們的作用,現在知道,他們是可說是基因的「外掛程式」。   探索 6 : 人體所有的細胞基因都相同,卻能轉變成兩百多種不同的細胞,也可以用表觀遺傳學解釋。   小結: 從過往的基因研究,科學家獲得啟示,找出對付新冠病毒的方法。解碼的下一步,是編碼。改變上天給予的密碼,近十年,快速的從可能,變為普遍,而這方法,都來自於古老的細菌給科學家的啟示。     第二集 『編輯』 內容探索   1987 年,日本科學家中田篤男、石野良純發現大腸桿菌基因體中,有奇特的重複序列; 2003 年,西班牙科學家墨吉卡意外發現,這些重複序列竟然是細菌的天敵噬菌體留下來的,是細菌抵擋噬菌體的免疫系統。這個古老的系統,在 10 多年後,竟然讓科學家從中獲得啟示,發明了基因編輯的神奇工具。 2020 年 10 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由 CRISPR 的發明者珍妮佛.杜德納、埃馬紐埃爾.彭蒂耶兩位女性學者同獲此殊榮。這項技術有著「上帝的手術刀」之稱,大幅提升基因編輯的效率、精準度。 CRISPR 通用於微生物、植物、動物,生命科學技術,邁入了新的

【基因啟示】海報

圖片
本片將基因從遺傳身世到基因之解碼與編輯相關新興研究,深入淺出呈現給普羅大眾知曉,一來是為了展現臺灣生醫科技與國際潮流同步的實力,二來是為了提升大眾對生命科學的認知,期使人們的生活不被不可控的生存風險羈絆攪擾,活得更健康更有意義。 更多《基因啟示》相關訊息,請參閱「科學月刊」第 634 期: https://www.scimonth.com.tw/search-Tag/ 基因啟示